据后李村丝网编织合作社社长李政平介绍,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,村里的村民李天阳等人便开始从河北引进铁丝网生产技术,那时候村里富余劳动力较多,最红火时期全村拥有拔丝机、编织机100多台,从业人员500多人。当时主要生产铁丝窗、筛子底、防护网等七八个品种几十种规格的半成品。
铁丝网作为本地特色支柱产业,经过30年的发展,已经成为全村乃至全乡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张名片和重要平台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、形势的变化,铁丝网需求量明显减少,灵活聪明的后李人及时捕捉商机、大胆创新,迅速转变生产方式,认真研究开发了塑料尼龙网编织。现已熟练掌握了建筑装饰、食品餐饮、渔网捕捞等多个生产生活领域的丝网编织技术,所产半成品、成品很快抢占了市场份额,加快了丝网产业转型升级,形成了“铁丝网不停产、塑编网大发展”的产业局面。
据了解,一台从事丝网加工的普通织机,每年可让农民增收近万元。目前,在商水县像后李村这样从事各种丝网加工的农户约800余家,从业人员1.5万人,仅此一项可为农民创收2000多万元。
免责声明: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,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友情提醒:为保障您的利益,降低您的风险,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。